首页 外汇 > 正文

服装行业承压 现金流和转型压力加速洗牌

服装线下实体店抱怨声渐浓,人流日渐稀少、库存越积越多、时尚更迭频率高……实体服装经营者愈加力不从心,商场招商压力和人流减少带来的收益降低压力随之增长。许多线下服装实体店无法撑过疫情期间的成本压力,不得不关闭门店。如体育品牌耐克,Zara,国内也有多家知名服装企业面临大规模的关店。

受访业内人士表示,整个行业的转型效果不理想,但服装行业并不夕阳,线下门店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自我革新。

贴近消费端门店改造才有商机

在西单大悦城的五层,耐克服装店处于开业状态,销售人员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疫情期间虽然耐克关闭了大量实体店,但随着疫情的缓解也陆续恢复了许多店面的经营,而一些老旧的门店则准备进行升级改造,她就是从其它店面调过来的。

但当问及近段时间店面经营情况,销售人员就陷入尴尬的沉默了。记者走访中看到,虽然是周末时间,商场的人流量也主要集中在低楼层的娱乐休闲区域,大多数服装店人流稀少,销售人员只能用职业性的微笑看着往来闲逛的行人。

与之相比,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的人气显得更旺,这里有迪卡侬和宜家两大IP吸引客流,但很明显的是,商场区的蔚来汽车、威马汽车体验馆,以及其它休闲娱乐门店,人流量明显高过周边的服装店。

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像耐克这样国际化的服装企业,决策链条很长,面对疫情这种突发情况,为了降低损失和不伤害品牌形象,只能通过大规模关店自保。国外服装企业在中国的每况愈下,原因就是产品形象老旧,服务功能单一,在经营成本压力下,一些门店直接退租是很普遍的,相反国内服装企业的门店关闭,除了经营问题外,还有借机转型的情况。

庄帅说:“国内的服装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,他们的决策周期短,市场反应快,有的已经看到国内消费趋势的转变,并试图跟上消费者品质升级的需求。比如像巴拉巴拉童装,去年开始大规模进行门店升级,从过去街边小店向商场潮牌和儿童娱乐场所转型,今年又加大线上线下一体化,反而在疫情后期加速回暖。疫情虽然是不可控因素,但这类抓住机遇的企业,有更强的市场活力。”

一位服装公司品牌总监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疫情对于服装企业和线下门店是一次严酷的洗牌,不论是出于现金流压力还是转型升级压力,关闭店面和门店改造升级,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线下服装企业的主要工作。

转型聚焦互联网化和增加门店功能

对于线下门店的改造升级,庄帅认为品牌升级和增加门店功能是关键。品牌升级是顺应当下国人消费习惯的变迁,对于服装产品,消费者已经从过去看中服装质量,向看中服装门店的品牌格调与产品款式转变。而增加门店功能,可以增加消费者到店时长,线下门店将从单一品类向多品类发展,让消费者在店内能够满足多种购物娱乐需求。

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受网上消费冲击,线下服装门店的衰落之势已经有数年之久,一些企业也在寻找转型的方向,但是在经营成本和商业模式探索压力下,整个行业的转型效果并不理想,一方面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通难,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润难以割舍,另一方面是固守单一品类,缺乏创新思维。

像生鲜、超市等线下实体产业,通过与互联网结合带来了新的商业活力,一方面是支付模式的创新,线上线下价格统一,线上下单线下物流配送,提高了销售半径;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到店后不仅可以买东西,还有食物的现场加工制作,在这个等待过程中,消费者到店时长大幅增加,不仅产生更多消费,也为门店带来产品销售以外的收入。

然而线下服装实体店在这种新消费业态的改造升级过程中,明显缓慢得多。付一夫认为,服装类上市公司的估值很低,源于市场对他们转型升级过程的不看好,服装行业线下门店跨界融合的步伐十分缓慢,除了一些商品业态的结合,很难有其它新的结合亮点出现,而对于国内消费环境的转变,国外服装品牌的反应更慢,甚至连线上线下渠道都不愿意打通,疫情下这类公司加速败退便不足为奇了,而且这种关店潮也不会因为疫情缓解而终止。

付一夫说:“服装行业并不夕阳,线下门店也并不是要最终消亡,它们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自我革新。商品带来的消费冲动越来越低,因娱乐产生的消费冲动越来越高,很多国内知名服装企业都有数千家线下门店,可以拿出一些做创新性尝试,与一些餐饮快消和娱乐设施结合,让逛店的乐趣从买东西到边玩边买,这种消费体验是线下实体店应该迎合的,也是资本端看好的。”

标签: 服装行业

精彩推送